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2022年预亏276亿,中国华融“何以脱困”?

时间:03-23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82

2022年预亏276亿,中国华融“何以脱困”?

一则业绩预亏276亿元的公告让华融处于风口浪尖之下。而出现巨亏并不意外,在去年上半年华融就称归母净利润为-184亿元。实际上,四大AMC在去年上半年净利润集体下滑。集体“渡劫”的背后,一方面是宏观环境并不如人意;另一方面,监管要求回归主业,这让此前已处于“野蛮生长”的AMC进入调整期。AMC行业的“阵痛期”仍在持续。3月19日,中国华融称2022年可能出现巨亏,涉及金额超过270亿元。事实上,中国华融2022年整体业绩暴跌早有端倪。上半年其股东应占溢利为-188.66亿,同比变动-12017.80%。业绩暴跌的背后,一方面是其持续压降风险资产,资产规模下降导致相关利息收入相对减少。具体来看,在2019年,中国华融重组类债权资产规模达到了3800亿,这部分业务中将大量资金投向了房地产,而在去年其持续压降非金涉房业务。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压降涉房业务,但在2022年上半年超3000亿的规模中,投向房地产业务的资金也超过1300亿元,占比超过45%。而房地产行业去年依旧不景气,房企不断暴雷。在上半年业绩巨亏之际,中国华融称受宏观经济形势及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增加。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中国华融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169亿元,同比增加118.48亿元。另一方面,中国华融向来配置较多权益资产,而去年股市一片惨烈。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华融在上半年的表现并非个例,中国信达、东方资产以及长城资产的净利润也出现下滑。有业内人士称,去年上半年四大AMC业绩下滑或受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华融业绩暴雷,预亏276亿时隔两年,中国华融再次出现巨亏。3月19日,中国华融发布业绩预告,其称经初步测算,本集团2022年度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预计为人民币276亿元左右。不过,华融业绩预告所涉及的财务数据未经核数师审核。根据其半年报,截至去年6月末,中国华融股东应占溢利为-188.66亿元,也就是说下半年中国华融净亏损87亿元。对于2022年出现的巨额亏损,中国华融在公告中坦言,因素之一为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部分权益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估值下降形成较大浮亏。众所周知,中国华融向来在二级市场极为活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9月末,中国华融直接持股的上市公司有3家,而这些公司只是出现在上市公司十大股东之列的,十大股东之外,尚无法统计。其中,中山公用是华融在去年四季度重点押注的,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同时,截至去年三季度,华融持仓金额超过10亿元的还有哈投股份和杭氧股份。而去年资本市场一片哀嚎,手中持有大量权益资产的中国华融自然是首当其冲。“瘦身”致业绩受损?业务布局的调整也是中国华融可能巨亏的“元凶”之一。在公告中,中国华融表示业绩巨亏或是因为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规模及收入阶段性减少。众所周知,在四大AMC中,中国华融因收购类重组业务规模大而闻名。在2019年时,中国华融重组类债权资产规模达到了3800亿。不过,根据中国华融2022年中报,今年上半年公司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规模减少,由2021年年底的3328亿元减少8.4%至2022年6月30日的305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华融超过3000亿元规模的重组类不良债权业务中,大量的资金又投向了房地产。其去年中报显示,即便是在持续压降的2022年,中国华融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超过1300亿元,占比为45.9%;在建筑业上的资金为283亿元,占比为9.9%。而整个2022年,房地产行业依旧处于风声鹤唳中。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中国华融合作的房企20余家,多家房企暴雷,比如*ST猛狮被强制退市、阳光城母公司暴雷。房企作为中国华融重组类业务资金投入的大头,如若不能如期还贷,将会导致华融资金无法收回,形成坏账。这一点中国华融在业绩预报中也坦言,受宏观经济形势及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增加。根据其中报显示,截至去年6月末,中国华融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169亿元,同比增加118.48亿元。与此同时,中国华融也在保持瘦身的举动,持续剥离资产。在去年2月份中央巡视组向四大金融AMC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四大AMC普遍存在“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弱化”“聚焦主责主业有偏差”等问题,因此瘦身以回归主业成为AMC的首要之务。而2022年3月施行的《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被业内解读为促使金融AMC降低非金融业务在整体业务规模中的比例。其中规定,金融AMC及其非金融控股子公司负债依存度不得超过30%,确有必要救助的,原则上不得超过70%,并于作出救助决定后3个工作日内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银保监会报告。具体来看,2021年,中国华融通过引战增资引入了包括中信集团等多家战略投资者;去年三月份,财政部又通过向中信集团转让持有的部分中国华融股权,使中信集团跃升为中国华融第一大股东。同时还制定了“一三五”战略目标,该战略主要聚焦在瘦身、回归主业。在AMC行业回归主业的浪潮之下,华融信托在去年年底完成股权转让。此外,华融中关村不良资产交易中心、华融消费金融、华融证券、华融湘江银行和华融信托的转让也已完成。从其剥离的资产来看,华融消费金融、华融湘江银行以及华融信托业绩尚可,前者202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56.6万元,后两者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30.75亿元,净利润5亿元。四大AMC“渡劫”处于瘦身“阵痛”期的不止中国华融,长城资产、东方资产以及信达资产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四大AMC中,中国信达相比较其他三家,业绩向来是比较稳定的。不过,根据其2022年业绩报,上半年其实现营收412.58亿元,同比变动为-0.35%;同期应对的归母净利润为45.08亿,同比变动为-32.59%。作为AMC行业的风向标,信达资产的业绩往往也预示着整个行业的趋势。根据中国货币网去年8月末发布的未经审计的业绩报,上半年东方资产实现净利润4.39亿元,同比暴跌89%。长城资产与三家AMC如出一辙,其在去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41亿元,同比下降39.13%。半年报发布后,四家AMC更是被权威机构“打包”下调评级。去年11月下旬,标普集中下调中国华融、东方资产、中国信达、长城资产四大AMC公司信用评级,并将四大AMC的评级锚点从“BB+”下调至“BB”。彼时,业内人认为标普此次下调评级是基于四大AMC机构发布的半年报数据而做出的决定。AMC企业之所以业绩下滑,一方面是监管要求AMC剥离非主业资产,聚焦主业。长城资产不断肃清地方AMC股权,比如出让宁夏AMC34%股权;甘肃地方AMC股权也以3亿左右的价格清仓;东方资产也在去年10月末称要处置所持有的宁波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34%股权。此外,中国信达已转让信达财险(现国任财险)的41%股权,后又出清所持的幸福人寿50.995%股权。同时,还出清了所持有的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3.33%股权。另一方面是宏观环境不如人意,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认为上半年AMC业绩亏损与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资产处置难度加大,部分资产需要计提大额减值损失等因素有关。同时,该分析师进一步称随着AMC逐步回归不良资产主业,未来四大AMC竞争将会加剧。责任编辑 | 陈斌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